黑风谷一役,大楚与西戎联军重创北齐,取得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。消息传遍大陆,各国震动。大楚和西戎国内,百姓们沉浸在喜悦之中,纷纷举行庆祝活动,赞颂着联军的英勇和苏瑶等将领的智慧。
大楚都城长安,张灯结彩,热闹非凡。赵弘毅在皇宫大摆筵席,犒赏三军将士。宴会上,赵弘毅站起身来,举起酒杯,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,大声说道:“今日我大楚与西戎联军大破北齐,此乃各位将士奋勇杀敌之功,也是苏瑶、林震天等将领运筹帷幄之效。朕在此敬各位一杯,愿我大楚与西戎联盟牢不可破,永保太平!”
众人纷纷起身,举杯回应:“愿我大楚与西戎联盟牢不可破,永保太平!”
苏瑶坐在席间,看着这欢庆的场面,心中却没有丝毫懈怠。她深知,北齐虽遭重创,但根基未损,一旦恢复元气,必将再次挑起战火。
宴会结束后,苏瑶找到赵弘毅,进言道:“陛下,此次虽胜,但北齐不会善罢甘休。我们需趁此机会,加强自身实力,巩固与西戎的联盟,以防北齐卷土重来。”
赵弘毅点头赞许:“苏瑶,你所言极是。朕正有此意。如今大楚经此一役,也损耗不少,需休养生息,发展经济。同时,要加强军事训练,提升军队战斗力。至于与西戎的联盟,还需你多费心,保持密切沟通。”
苏瑶领命:“陛下放心,瑶儿定当竭尽全力。”
此后,苏瑶频繁往来于大楚与西戎之间。她与西戎王阿古达商讨进一步加强联盟的事宜,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合作计划。在经济上,双方扩大贸易往来,互通有无,促进两国经济的繁荣;在军事上,加强联合训练,交流作战经验,提升协同作战能力。
在大楚国内,苏瑶协助苏怀瑾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,以恢复和发展国力。他们鼓励百姓开垦荒地,增加粮食产量;扶持手工业和商业发展,促进经济的多元化;同时,整顿吏治,严惩贪污腐败,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。
然而,就在大楚和西戎积极发展之时,北齐国内却陷入了一片混乱。拓跋雄在黑风谷战败后,威望大减,国内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。一些大臣对拓跋雄的领导能力产生质疑,暗中谋划着夺取政权;而民间也因战争的失败,百姓生活困苦,怨声载道,各地不时爆发小规模的起义。
拓跋雄为了稳定局势,不得不采取高压手段,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。但这反而加剧了国内的矛盾,使得局势愈发动荡不安。
在这种情况下,北齐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意识到,继续与大楚和西戎对抗下去,只会让北齐走向灭亡。他们暗中商议,决定向拓跋雄进谏,建议与大楚和西戎求和。
“陛下,如今我北齐内忧外患,已无力再战。若继续与大楚、西戎为敌,恐有亡国之危。臣等建议,陛下可遣使前往大楚和西戎,表达求和之意,寻求和平共处之道。” 一位老臣跪在殿上,言辞恳切地说道。
拓跋雄听后,面色阴沉,心中满是不甘。但他也深知,如今的北齐确实已无力再战。沉思良久后,拓跋雄缓缓说道:“你们所言有理。只是,求和之事,需谨慎对待。大楚和西戎会否接受我们的求和,还是未知数。”
经过一番商讨,拓跋雄决定选派一位能言善辩、德高望重的大臣 —— 李穆,作为使者,前往大楚和西戎求和。
李穆领命后,带着北齐皇帝的求和书信和礼物,踏上了行程。他先来到大楚,求见赵弘毅。
赵弘毅得知北齐使者前来求和,召集大臣们商议。朝堂上,大臣们意见不一。有的大臣认为北齐反复无常,不可轻信,应拒绝求和,继续进攻,彻底消灭北齐;而有的大臣则认为,战争已让百姓受苦,若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,也不失为一件好事。
苏瑶站出来说道:“陛下,北齐如今求和,虽可能有诈,但我们也可借此机会,了解他们的真实意图。若北齐真心求和,我们不妨给他们一个机会,以和平换取时间,让大楚和西戎得以继续发展壮大。但同时,我们也要做好防备,以防北齐再次背信弃义。”
赵弘毅点头:“苏瑶所言有理。传北齐使者上殿。”
李穆来到殿上,向赵弘毅行礼后,呈上求和书信,并说道:“陛下,我北齐皇帝深知此次战争给两国百姓带来了巨大痛苦,深感愧疚。如今北齐愿与大楚和西戎求和,永结友好,不再挑起争端。还望陛下能体谅我北齐皇帝的诚意,答应求和之事。”
赵弘毅接过书信,看了看后说道:“北齐屡次背信弃义,让朕如何相信你们的诚意?”
李穆连忙说道:“陛下,此次我北齐皇帝是真心求和。为表诚意,北齐愿割让边境的五座城池给大楚,同时每年向大楚进贡一定数量的财物。”
大臣们听后,纷纷议论起来。苏瑶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陛下,北齐割地进贡,确有求和之意。但我们不可轻易答应,需与西戎商议后再做决定。同时,我们可提出一些条件,如北齐需解散部分军队,以表和平决心。”
赵弘毅听了苏瑶的建议,对李穆说道:“李爱卿,你先下去休息。此事事关重大,朕需与西戎商议后,再给你答复。”
李穆退下后,赵弘毅立刻派人前往西戎,将北齐求和之事告知阿古达,并询问西戎的意见。
阿古达接到消息后,也召集西戎各部落首领商议。一些首领认为,北齐不可信,应趁机消灭他们;而另一些首领则担心继续战争会给西戎带来损失,倾向于求和。
阿古达权衡利弊后,认为若能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,对西戎也有好处。但他也同意苏瑶的看法,需提出一些条件,确保北齐不会再次挑起战争。
于是,阿古达回复赵弘毅,同意与大楚一同与北齐谈判,但要在谈判中提出北齐解散部分军队、开放边境贸易等条件。
赵弘毅收到阿古达的回复后,再次召见李穆:“李爱卿,朕与西戎商议后,决定与北齐谈判。但北齐需满足以下条件:解散十万军队,开放边境贸易,并且签订永不侵犯的盟约。若北齐能答应这些条件,朕便同意求和。”
李穆听后,心中暗暗叫苦。但他也明白,这已是大楚和西戎做出的最大让步。“陛下,臣定会将陛下的条件如实转告我北齐皇帝。只是,这些条件事关重大,还需我北齐皇帝定夺。”
李穆回到北齐后,将大楚和西戎的条件告知拓跋雄。拓跋雄听后,心中十分纠结。解散十万军队,无疑会削弱北齐的军事力量;但不同意这些条件,求和之事恐难以成功。
经过深思熟虑,拓跋雄最终决定答应大楚和西戎的条件。他深知,如今的北齐已没有其他选择,只有通过求和,才能获得喘息之机,恢复国力。
于是,拓跋雄再次派李穆前往大楚和西戎,转达他同意条件的决定,并请求尽快举行和谈。
大楚和西戎接到消息后,开始筹备和谈事宜。苏瑶作为大楚的重要代表,将参与此次和谈。她深知,和谈将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自己必须谨慎应对,为大楚争取最大的利益,同时确保三国之间能真正实现和平共处。这场即将到来的和谈,又将面临哪些变数?苏瑶又将如何在和谈中展现自己的智慧和谋略呢?整个大陆都在关注着这场决定三国未来走向的和谈。
更新时间:2025-03-13 22:18:34